别为“校园贷”欠下青春债!

来源:未知
关键词:别为,“,校园贷,”,欠下,青春,债,“,无,抵押,
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08 14:56

无抵押、无利息,专为学生打造,秒到账......”这些字眼都来自于一个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陷阱——“校园贷”,不良分子打着“无抵押、低门槛、零利率”的旗号诱骗大学生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小贷”滚成“巨债”,最终倾家荡产,申冤无门,甚至酿成悲剧。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的方式。常见的有:

校园贷一: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

校园贷二: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P2P贷款平台。

校园贷三: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

校园贷四:民间放贷机构和职业放贷人等提供的信贷服务。

校园贷五:人人助学平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正规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

在良莠不齐的“校园贷”市场中,尽管存在着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的正规贷款渠道,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良校园贷平台,不仅对学生的财产安全形成隐患,扰乱校园秩序,还影响着社会稳定。


不良校园贷的危害

1. 不合理的高利息

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2. 连累身边同学家人

有的贷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3. 一旦逾期,“全方位”催款

有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网贷平台除了通过常规途径追款,还会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4. 易滋生借款恶习

有的学生爱攀比,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为满足内心疯狂滋生的欲望,他们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恶习,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5. 易诱发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甚至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来进行洗钱犯罪活动等。

如何识别与应对不良校园贷骗局

骗局1:只需身份证就能贷款,手续简便

有些大学生急于用钱,却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要,于是在毫无甄别能力的情况下,上网寻求解决渠道。正规渠道贷款所需手续复杂,而网上贷款的手续很简便,有的“校园贷”网站甚至称只需提供身份证即可办理贷款。然而一旦提供身份证办理贷款,就会被以“贷款需要收取手续费”、“缴纳保证金”等借口,骗取一定费用。

应对:如有贷款需求,在贷款前要了解贷款的基本常识,并通过正规渠道贷款,不要贪图小利而向网络、地下等非法贷款公司贷款,不要轻信“手续简便”的说法,可能在简便的手续背后,隐藏着更大的“贷款陷阱”。


骗局2:“0首付” 最终演变成“无底洞”

一些“校园贷”网站打出了“0首付”、“0元购”的广告,提供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付款服务,吸引大学生“0首付”“分期付”购买iPhone手机、名牌包等奢侈品。然而,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往往会没有实际偿还能力,无法按时还款。“校园贷”的利息比正规贷款高,最终会演变成利滚利的巨额贷款。

应对: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过分追求“高大上”,不要轻信“0首付”、“0元购”的诱惑,如果需要分期付款购买物品,可通过正规途径办理分期付款。


骗局3: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携巨款潜逃

一旦有大学生提供身份证等信息办理“校园贷”,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使用大学生的身份证,在多个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往往贷款数额巨大。而此后,骗子就会销声匿迹,多个贷款平台所欠下的巨额款项,都会计入大学生的名下,无力偿还。

应对:保护好个人身份证等重要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身份证借他人用,更不要随意将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防止被不法分子冒用。


四、大学生如何科学面对校园贷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2、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关键信息;

3、了解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服务合法性的辨别能力;

4、遇到困难,主动和学校及家人沟通,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的陷阱诱惑;

5、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寻求正规借款渠道。


小随提醒



在校大学生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有贷款的需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偿还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正规安全的平台或渠道。远离不良校园贷,让青春不负债!


收缩

4006582019

7151897